大家有没有发现,中国大多数家庭里,在入户位置玄关鞋盒堆半人高。
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,乱七八糟的摆放着,想进门都无处下脚。
有些,不仅是玄关位置乱七八糟的,沙发上、茶几上,各种各样的衣服、零食袋、充电线也是乱放,想找个地方坐下来,还得现场清理。
如果说家里有老年人的话,表面上看着还可以,不会显乱,但到了阳台上,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塑料桶,还有旧纸箱,将阳台全占了。
将原本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家,搞得乱七八糟,“家”的舒服,早磨没了。
而对于这些“乱成堆”的现象来说,其实是很多中国家庭的“通病”,其原因不仅是“懒”,更多的是因为有着这几个“坏习惯”。
一、东西总是乱放
平时买东西回来,东西就是随手一扔,不会说将其放到指定位置。
晚上下班到家了,钥匙也是随手一扔,早上去上班就会到处找钥匙。
一旦有了这样的“坏习惯”,就会发现,家里的东西到处都是,今天在这个位置,明天就在另一个位置,就会显得乱。
而对于一个干净的家来说,每个东西都有属于它的位置。
例如,钥匙挂门口的挂钩上,遥控器放茶几收纳盒,充电器用完放到抽屉里。
每天,只需要花几秒钟的时间将其归位,比周末花3小时收拾轻松多了。
最重要的就是,家里不会显得乱,也不会出现找东西找不到的情况。
二、囤货成癖
看到小区垃圾点边上有人扔了纸箱子,就快速将其捡回家;
平时用完的各种瓶子,总是不舍得扔,说洗干净了还可以装其他的东西;
阳台上的各种各样空花盆,总是说等买新花草时,就能用得上;
穿旧了、穿坏了的鞋子,也不舍得扔,说还能穿穿……
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勤俭持家,是好习惯,事实上这些都是“坏习惯”,都是让家显乱、显脏的“坏习惯”。
一家干净的家,要做到及时的“断舍离”,该买的买、该留的留、该扔的扔,只有这样,才能让家显整洁。
因此,每月花十分钟给一个地方做整理,将一一直闲置的,捐掉或卖掉。
家里空了,心也亮堂。
三、熊孩子的东西乱扔
什么样的家庭,培养什么样的孩子。
如果家里平时东西是随手乱扔、物品摆得乱七八糟的话,小孩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,也就会养成了“坏习惯”。
平时会将各种各样的玩具扔得家里的沙发上、床上、餐桌旁、地上全都是,还不会自己收拾。
所以说,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,要从小给孩子培养“好习惯”。
要给孩子划个“地盘”,让其在指定地方玩耍,并且要做到及时整理,保证“地盘”内的整洁性和干净性。
只有这样,家里才不会因为有小孩子而显得乱。
也只有这样,家也才会显得非常干净整洁。
但亲朋好友看到小孩子物品整理成这样的干净、整齐后,不仅会对其称赞,更会对父母的教育点赞。
四、家务成了女人的“专属活”
有很多家庭里的男人,非常“大男子主义”,平时在家什么事不做,除了吃、就是睡,要不就是玩手机。
家务活,在他们眼里,根本不存在。
这不仅是从小的教育有问题,还与他们父母有关,因为有些父母会与儿媳妇说,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,自己儿子平时上班累,回到家了就别让他做家务了。
并且,还会说“女人天生会收拾”,让男人来做家务,也做不好。
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后,一个家庭,想整洁、干净是不可能的。
毕竟家务活也是共同的事,除非说男主人挣得非常多,能有能力雇保姆来帮助女主人分担家务,否则都很难的。
所以说,必要的分工还是要的,并且这还不是属于“计较”,而是为了不让一个人累成“陀螺”。
可以列个“家务表”:他负责倒垃圾、拖地,你负责洗碗、叠衣服;
周末一起擦玻璃、整理衣柜。
两个人同时做家务,收拾家,不仅快速,还会轻松很多,并且能增进感情的。
五、等“有空再收拾”
有很多人会说平时上班太累了,根本没有时间收拾,“等周末大扫除”、“等放假了好好收拾”、“等孩子睡了再弄”……
就好比一句常见的话:“明天做”。
正所谓“明日复明日”,收拾家今天推明天,明天推后来,越往后推,家越显得乱,就越难收拾。
其实,只需要睡前花5分钟,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好。
积少成多,家里不会乱到“无从下手”,也不用攒到最后累得直不起腰。
改掉这些“坏习惯”,就会发现家里会越来越清爽,心情会越来越好的。
(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即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