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随着人们对居家空间需求的不断变化,传统的“沙发+茶几+电视”客厅布局已无法满足现代家庭多样化的生活方式,因此“去客厅化”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家庭装修的新趋势。“去客厅化”设计旨在打破传统客厅的固定布局,重新规划和利用空间。此设计强调“个性化”和“功能性”,使空间更契合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。今天,小编要和大家分享如何进行客厅改造,让你的家焕发新活力~
今天要介绍的这家住户有四口人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他们居住在一套仅有56平米的小房子里。许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质量较低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这套小户型经过精心翻新,采用了去客厅化的设计,收纳效果与日式风格不相上下,整个家庭的生活非常舒适和幸福。
据了解,这对夫妻来自扬州,已经在上海努力打拼多年。虽然收入还可以,但众所周知,上海的房价非常高昂,因此他们一直在为何时能在这里安家而感到焦虑。每天下班后,他们只能挤在一间小房间里,压力很大。最终,他们决定回到老家定居,为了孩子的未来,他们决定在扬州购置一套小面积的学区房。这套房子建于90年代,装修已经相当过时,因此他们开始着手进行翻新。
房屋的详细信息
这套房子的室内面积为56平方米,布局为两室一厅。住户有两个女儿,因此需要考虑四口之家的生活需求。两个卧室的结构不能改动,可以对其他区域进行调整。该户型存在明显缺陷,缺少客厅,餐厅空间也比较狭小,采光效果差。此外,室内空间利用率不高,走廊占用了较多面积,存储空间也显得不足。
经过精心规划,我们拆除了厨房与餐厅之间的隔墙,将厨房改造成开放式,显著提升了采光效果。同时,次卧的门位置进行了调整,进门右侧的墙壁也得到了优化,可用作收纳区。儿童房设计了上下床,中间留有宽敞的活动空间。女住户坚持不将客厅隔离,餐厅则配备了卡座和餐桌椅,不仅节省了空间,还增加了收纳能力。以下是一些细节分析。
细节分析
首先是玄关。入门左侧墙壁上安装了嵌入式鞋柜,右侧则设计了挂衣区和换鞋区,还设置了一面穿衣镜。门洞上方的吊顶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,安装了一组吊柜,方便日常物品的储存。
第二个区域是客餐厅。由于采用了去客厅化的设计,客餐厅巧妙地融为一体。在这个空间里,我们设计了卡座和餐桌椅,极大地节省了空间。卡座下方设有储物柜,能够有效利用每寸空间。餐厅一侧的柜体延伸至儿童房门口,镂空的台面可用作备菜区,四周则设置了封闭式柜子,提供了充足的收纳空间。
厨房是第三个区域。左侧是双开门冰箱,右侧则是吧台作为隔断。厨房的橱柜是白色的,墙面铺设了方形小瓷砖,台面采用了大理石,方便今后的清洁。底部的木质柜子设计简约,提升了整体的美观性。
第四部分是卫生间,采用了干湿分离的设计。门口呈拱形,镜子为圆形,配有木质边框,与灰色大理石墙砖相映成趣。洗手台下方设有浴室柜,方便物品存放。
第五个房间是卧室。主卧空间宽敞,采用原木色与白色搭配,配有氛围灯,显得既优雅又温暖。窗户两侧设有隐蔽的衣柜,方便存放日常衣物。
儿童房是两个女儿的卧室,除了使用上下床的设计外,还特别进行了异形结构处理。床下设有几个抽屉,增加了储物空间。同时,这个儿童房依然采用了白色与原木的搭配风格。此外,上下床与客厅和餐厅之间设置了可推拉窗户,以确保良好的采光和通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