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家居 / 小户型收纳难题如何把天花板也利用起来

小户型收纳难题如何把天花板也利用起来

摘要:提及顶部空间,相信许多人都颇为熟悉。正如其名,指的是居室的上方大空间,即我们常说的“天花板”。不论是大型住宅还是小户型,顶部空间都是居家装饰中的关键要素。
尽管我们平时不太关注它,但顶部空间的作用非常重要——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,创造独特的室内氛围,还能够保温、隔音和吸音,同时还能够隐藏各类暴露的管道。因此,家庭内各个区域的顶部装饰至关重要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多功能屋顶空间的装饰技巧吧!

  收纳上墙,往飞行面积延伸,是当下的主流。

  作为解决小户型收纳难题的利器,既能节约地面空间,又可以提高面积利用率:从厨房的磁吸刀架,到客厅的隔板、玄关书房的洞洞板......物品像爬山虎般向高处“生长”。

  可最近我发现,这收纳蔓延的高度越来越高,逐渐“离谱”,甚至有不少人开始钻研,如何把天花板也利用起来。

  收纳天花板x

  天花板收纳√

  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先简单给这种“偏门”的收纳方式下个定义:

  所谓的天花板收纳,探讨范围不仅包括狭义的天花板,也包括广义的借助梯子才能够到的、靠近天花板的高处空间。

  天花板收纳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脑洞大开的开放式——

  客厅的吊顶,从来没有想过,自己会变成玩偶的天然展示架。

  不开灯还是有点吓人的 图源:@爱宝

  如果担心单层的吊顶不够放,甚至还有双层版本的。

  家里有再多装饰品都能塞得下,每次欣赏的时候还能顺便治治颈椎不适。

  图源:@望澜

  除了客厅吊顶,房间门顶部到天花板的留白,也被机灵的朋友加上了伸缩杆,用来收纳足球、篮球等不容易被固定的棘手物品。

  这个连成人都很难触及的高度,直接终结了顽皮小孩想在家里偷偷玩球的小心思。

  图源:@挖宝的momo

  就连浴室的天花板,贴上带挂钩的磁吸板后,也能挂一些衣架、水桶等零碎物品。

  只要不介意走路碰到头,谁又能说这不是个收纳妙招呢。当然,东西掉下来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
  图源:@爱收纳的大哩(YAMAZAKI)

  如果说前面几个开放式收纳,还有迹可循,借助外力让物品对抗地心引力。

  那下面这个纯粹依靠摩擦力来固定的方法,就多少有点“胡搅蛮缠”了。

  根据贴主的描述,她家是凹凸的墙纸,瑜伽球固定住的诀窍是“往角的位置把球往进推,然后把两边往里面各推几下就收紧不会掉了”。

  摩擦力的胜利 图源:@えん

  与“玩到飞起”的开放式相比,封闭式的天花板收纳则显得有些“质朴”。

  基础形态大致可以分为:侧开门的外挂式,以及底部掏洞加盖的内嵌式。

  “外挂式” 图源:@loveQman

  “掏洞式” 图源:@刀妹好不好

  天花板收纳

  行得通吗?

  先不提有些“花哨”的开放式,封闭式的天花板收纳,在实用性方面明显更具借鉴价值。

  这种现在看来略显特殊的收纳方式,在欧美、日本等国家地区的独栋楼房的屋顶、车库顶里比较常见。

  国内也曾小面积流行过,在父母辈的家里还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。

  外国车库的房顶(想起了很多恐怖片的剧情) 图源:@托尼的福

  宝岛的一位博主,分享了自己新家的内嵌式天花板收纳。

  他家是2米4的层高,在玄关和走廊的天花板分别做了收纳,里面放了行李箱、电器产品的包装盒、装修余料等低频拿取的物品。

  图源:@Fly&Vivian去旅行

  每次收纳,他都要搬出高度有1.15米的五阶梯子,结合上身高,才能够得到收纳区。

  打开时把入口的盖子往上顶,再推进内部。关上的时候比较麻烦,需要来回调整对准卡槽,才能把盖子放稳当。使用体验说不上好,不小心还容易弄得一头灰。

  图源:@Fly&Vivian去旅行

  除了手动版,还有商家推出了电动版,用遥控器控制盖子的移动和升降,省去人手不断调整盖子位置的麻烦。

  此外,电动版的盖子如果没有遥控器,很难通过外力打开(停电会比较麻烦),也因此有了存放贵重物品的条件。

  图源:@安心整合

  和内嵌式自带的“隐形感”不同,外挂式的存在感很强。

  日本大阪的一处62㎡公寓,业主希望获得“宽敞明亮的空间”和“两倍于一般住宅的储物间”,两方衡量下,设计师做了整屋的吊顶收纳,将储物空间整合到了梁和柱上。

  图源:gooood

  整体的收纳面积从原本的7.2㎡提升到了14.7㎡,从最终效果来看,的确实现了收纳空间的飞跃式提升。

  乍一看有空荡荡的整齐感,但层高被压缩后,也不可避免地让人感到几分压抑。

  视觉比较压抑的吊顶收纳 图源:gooood

  当天花板收纳

  不止杂物

  无论是内嵌式还是外挂式,都有着天花板收纳的共同缺点:压层高、难取放、易落灰不好打扫、虫子天堂。

  再者,天花板收纳对于房屋的硬件条件有要求,装修时也需要开孔补强等额外步骤。即便是进行了补强,也难以长期承重太重的物品,存在一定的坠落风险。

  总结来说,除非收纳面积真的捉襟见肘,否则不推荐。

  密集恐惧症看了会头晕的收纳密度 图源:@木森阁

  但也不必因此对天花板收纳完全失望,它还具有许多可探索的新方向。

  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天花板收纳系统,可以分门别类地把衣服、鞋子等物品进行收纳。一体式的下沉拿取设计,免去了来回搬梯子的痛苦。

  图源:In the know

  打好基础的结构后,可以自由组装想要的收纳系统,比如全部收纳衣服或全部收纳鞋子,或搭上网格板,放些球拍、滑板等运动物品。

  图源:In the know

  除了收纳小物品,也有一些研究升降收纳的公司,把目光放到了大件家具的天花板收纳上。

  美国纽约,在由丹麦建筑公司 BIG-Bjarke Ingels Group和模块化家具公司Bumblebee Spaces合作的The
Smile公寓项目中,就展现出了天花板收纳的巨大潜力。

  The Smile项目 图源:designboom

  项目设计了一个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网格,可以承受数吨的重量,采用模块化的方式,依托智能家居系统,把床、工作区、衣柜、储存单元等通过语音命令和遥控器等方式控制升降。

  客厅、卧室自由转换,同个空间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,可谓是把空间利用率做到了极致。

  The Smile项目 图源:designboom

  如今各类收纳方法层出不穷,在社交平台上随手一搜,都能搜出成千上万篇“收纳攻略贴”。

  家里的大部分空间,都被苦思冥想着如何完全榨干。然而,真正称得上是有突破性创新的,还是寥寥无几。

  虽然当下的天花板收纳稍显青涩,还在不断试错、逐步优化、和智能科技结合的过程中,但它仍然是我们所期待的新方向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家居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outhzqw.com/7348.html

家居网作者

家居网-让您的家居更安心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