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家居 / 儿童房有必要吗来聊聊儿童和家居生活

儿童房有必要吗来聊聊儿童和家居生活

摘要:儿童房的设计对孩子的兴趣、审美观、自我管理能力、独立性以及专注力影响巨大。毕竟,在孩童阶段,孩子形成独立性格和对世界看法的基础奠定。因此,在这一时期,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。如何布置儿童房,让孩子既喜欢又感到舒适和合理呢?另外,儿童房的装修是否必要?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探讨,探讨儿童房的相关话题。宝妈和即将成为宝妈的朋友们,请注意听哦,重要提醒!

  总能在后台收到关于“打造儿童房”“什么才是成长型儿童房”的私信。

  在不同阶段,儿童的需求不同,很难以统一的标准去满足。

  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儿童和家居生活。

  儿童,

  在家没有一席之地

  作为一个资深设计师,CHAO的项目经验横跨家装工装,做过的“儿童房”更是不胜其数。

  住范儿超级家居MALL的之前的样板间也是CHAO的作品

  图源:住范儿自摄

  但是当垂直的“专业人”身份叠加了“妈妈”buff之后,视角的宽度和颗粒度都有了变化。

  CHAO在杭州的居所是丈夫在婚前装修的,只为宝宝考虑了“儿童房”。她直言不好看、很乱,在日常中会想去调:“我想大调,但是代价太大了,在等一个时机。装修前需要家庭一起考虑,延长房子的使用体验”。

  最让她想要大调的时刻,是感觉到:没有儿童的一席之地。

  “都有儿童房,可是,客厅、厨房、玄关……ta其实都需要。ta不是儿童房里长大的”。

  尤其对于小宝宝来说,引导ta的地方、形成意识的地方都是在公共空间完成的,在具体的场景里完成的,而不是儿童房里。

  厨房里有孩子的小碗、小炊具、辅食机、榨汁破壁机……考虑食品安全等等,就会发现,厨房里没有儿童的一席之地。

  餐厅里,孩子也需要自己的座椅,收不起来,永远摆在那里。

  客厅的地面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场景:“ta都是地面动作,全是地面动作。我最庆幸的是我家压根儿就没有茶几”。

  图源:受访人提供

  孩子需要在地面爬行,学走路的时候需要辅助,电视柜的每一个洞格都是孩子探索的地方。

  客厅也是孩子的小书房,要有绘本,而且要父母陪看陪读,要教ta你的东西要自己收起来:“可是,你都没有给ta一个自己的地方,没有办法收”。

  图源:受访人提供

  CHAO在生育半年后就回到了工作状态,在家办公、出差来回切换,她在家里的办公区从书房换到了餐桌:“成长型的核心就是陪伴,我要能看到ta”。

  对于儿童节,CHAO非常重视:“即使孩子太小,还不知道节日不节日的,但还是要有”。

  更多时候中国的节日是“团圆”,没有单独的主角,如果有的话大概率是老人,很少有节日自己是主角,而且有完整的节日氛围。

  有了宝宝之后,CHAO仔细构思了儿童节,让它成为「家庭日」,成为家庭习惯,成为一个以孩子为核心的、繁忙日常中的「钥匙」。

  即便只是期待阶段,也值得投入完整的真诚。

  建议每个有娃之家

  都有榻榻米

  Q的二宝惊喜而至,前几天刚带两个孩子一起去拍完家庭照,阿那亚的风吹在当下是四口之家的欢笑。

  作为曾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设计师,Q在近几年和母亲的情感越发紧密,她对儿童节的第一项回忆是“我妈妈会带我吃炸串,她是护士,平时对这些事情很在意的,儿童节可以破个例”。

  但是对于4岁的老大、1岁多的老二,儿童节还不够有存在感:“孩子有自己的小社会、小思考,会自说自话、对着镜子做家长看不懂的练习。看着孩子,也是在认识小时候、没有记忆那段时间的自己”。

  图源:受访人提供

  Q有很强的自觉标准,譬如对“全屋定制”柜不满意,不用。即便在北京小户型里,别人看来不用定制做大收纳就像疯了一样,她也没有妥协。

  “榻榻米真的很方便,一个大炕,无论是白天玩、午休哄睡,还是一家人睡在一起都特别方便”。在自己家的具体使用场景里,她找到了榻榻米实用价值最大化的方式。

  家里没有书房,不能丢的旧书都在榻榻米中存储;老大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也能留下来。

  传说中的“毒盒”承载一家人

  经历的丰富对于设计师来讲很重要,Q是这样认为的。无论是自己的成长、海外生活、和异国室友相处、参与孩子的成长,都在给她更宽的理解能力,也极大扩展了韧性。

  对于儿童节这个日子,她的设想也体现出希望:“生活中给孩子制造一点仪式感,我自己没什么仪式感,小朋友单纯可爱,仅仅是过日子心态,不够”。

  后悔了

  儿童房最好只放个床垫

  L女士的丈夫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,近年刚取消了家装业务,“对生活没有感知的人,做不了设计师”。

  她在结婚前认真装修了大三居,做为行业人,已经“很前瞻”地为儿童房尽量留白了,只简单做了硬装、放了床、改造了飘窗。

  但L说:“已经后悔了,可能应该啥也不做,只放一个床垫才是好用的。”

  即便有阿姨照顾孩子,L也并不想完全甩开手,她会尽量让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跟自己一起睡,主卧的小床、儿童房的大床,都是孩子的常用睡觉场景。

  图源:受访人提供

  L女士认为,这是父母的“分离焦虑”,怕孩子和自己不够亲,父母比孩子更需要陪伴带来的羁绊。

  反而,“孩子的适应力是很强的,当时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换了一个阿姨,我们很焦虑,担心孩子不适应。但其实,发现只要家庭的主要成员在,爸爸妈妈奶奶陪玩陪休息,孩子也不会怎样。”

  更常见的日间生活场景,是在客厅和早教班。

  L女士家的户型比较大,整个客厅都是孩子的活动区。某个时段,ta对悬浮电视柜感兴趣,推掉激光电视的投影盒,把自己“放上去”。

  爸爸说:“当时就庆幸定制柜里面做了承重加固”。

  再大一些,ta对唯一一小片自己不能踏足的阳台茶桌产生好奇,成年人眼里的水、电、高温、易碎危险品,样样都新鲜。

  图源:受访人提供

  L女士近期的感触在早教班体现地更足,她认为离开熟悉的客厅、卧室、婴儿床、阿姨和父母,离开“我为世界主角”的氛围,去到一个比较平等的新环境,是一种必要的刺激。

  提到自己家的儿童房,除了“应该啥都不做,看孩子实际需要什么再添置“之外,她深深感慨设计师的不接地气。

  “没有孩子也没事,主要是要观察生活。反正也不是自己做饭、衣服也不自己洗的人,根本不知道烘干机到底有什么价值,觉得碗都是我妈一分钟简单就洗好的,我能指望他什么?”

  我喜欢我的房间

  只要我爸妈不进来

  年龄稍长的儿童,似乎对在家里的生存空间的感受大不一样。

  小学高年级的男生Y跟我们说:我想在学校吃饭,和同学一起,不想爷爷接我回家吃。

  正面临小升初的女生B则认为,如果钢琴放在自己的房间里(而不是客厅),她会弹得更多。

  8周岁刚刚过完的女生H让我保密:“我已经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了,只要我爸妈不进来我的房间。我什么都能做好的。”

  (为了帮小朋友保密,一张照片也不放哈哈哈!)

  今天闲聊,来评论区分享快乐和吐槽~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家居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outhzqw.com/8801.html

家居网作者

家居网-让您的家居更安心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